您现在的位置是:专家视点专家视点

邬贺铨院士:中国物联网发展要从长计议

2019-07-24 10:56:33专家视点人已围观

简介 物联网作为全球下一个万亿元级的新兴产业,被视为继计算机、移动通讯后,信息技术产业发展的又一次浪潮,将深刻改变人类的生产和生活。
物联网在中国发展如何?物联网发展新

物联网作为全球下一个万亿元级的新兴产业,被视为继计算机、移动通讯后,信息技术产业发展的又一次浪潮,将深刻改变人类的生产和生活。
物联网在中国发展如何?物联网发展新趋势,又给中国带来哪些机遇与挑战?中国应如何与各国竞争、合作,进一步推动物联网发展?带着这些问题,《瞭望》新闻周刊专访了中国物联网产业发展的观察者、思考者和推动者,中国工程院院士邬贺铨。
http://img.wifiwx.com/material/news/img/640x/2017/08/20170805165008vEOe.jpg?Ie4R
我国物联网步入健康有序的轨道
瞭望:近年来,世界主要经济体都在加速布局物联网发展,希望在这次浪潮中占据一席之地。物联网发展在我国取得了哪些进展?
邬贺铨:物联网本身是互联网应用的拓展,把传统互联网人与人的通信,扩展到人与物、物与物的互联,实现从感知到分析到决策的全过程,即通信、计算和控制的三位一体,被认为将驱动新一轮技术革命。
物联网在中国,是2008年金融危机之后热起来的。当时大家对这个新概念充满希望,但后来发现这个产业没有想象中发展那么快,热潮有些消退。目前,我国物联网发展已步入了健康有序的轨道。2013年以来,国务院出台《关于推进物联网有序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》,肯定物联网的作用,并提出引导、培育、发展的指导意见,之后陆续出台与物联网相关的大数据、云计算、互联网+、物流、智慧城市等一系列政策。在国家上述战略、政策的指导下,物联网发展走上了一个新起点。
瞭望: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?
邬贺铨:首先表现在中国物联网的标准制定方面。我国已经完成200多项物联网基础标准立项,并主导完成了多项物联网国际标准。同时中国通信标准化协会也准备在年底前发布中国窄带物联网标准,包括芯片、接口、操作系统、应用等,就窄带物联网而言,应该说中国标准建设基本跟发达国家同步了。
其次,中国5G研发正紧锣密鼓地进行。在华为、中兴、移动、电信、联通等大型企业的积极推进之下,中国在5G标准以及标准所含的知识产权领域,有望成为国际标准的主导力量之一,为国际标准化做贡献。
但2008年到现在,8年过去了,物联网发展并不如人们预期发展到万亿元的规模。这是因为物联网产业有一个技术成熟、与其他产业结合,以及市场培育的过程。主要由政府买单的智慧城市项目带动了物联网的发展,但在物联网与传统产业的结合方面还未见大的突破。国家提出“互联网+”行动计划和“中国制造2025”以后,许多企业行动起来了。
五个新气象带来新机遇
瞭望:物联网呈现出怎样的发展趋势,给中国带来哪些技术与应用的新机遇?
邬贺铨:从今年开始,物联网发展有几个新气象,将带来新机遇。
第一,国际窄带物联网标准诞生。过去物联网发展比较难,原因在于物联网标准化的碎片化。物联网标准涉及诸多方面,首先是传感器标准多种多样;其次,物联网垂直应用行业的标准也是五花八门;并且,物联网传感器的联网和传输技术也呈现碎片化:在物联网应用里头,高速率的物联网节点例如摄像头一般用光纤连接,这类应用大概占10%,还有60%以上的应用需要连接低速率的传感器,现在大量应用wifi、蓝牙来连接,这种连接既不可靠,又传输距离短,难于覆盖全城。所以,低功耗、广域的物联网应用缺乏经济有效的手段,连接到运营商的物联网节点仅占6%。
但是今年变了,6月份在韩国釜山3GPP会议上,窄带物联网标准NB-IoT获得通过。它带来四个特点:一是广覆盖,覆盖能力比现在的移动通信好100倍,穿透力强,可以覆盖到地下车库;二是大连接,一个移动通信的蜂窝扇区,比传统移动通信支持的终端数多50倍到100倍;三是低功耗,一个电池可以让物联网模块工作十年;四是低成本,现在芯片成本可以降到5美元,未来随着规模增大有可能降到1美元。产业界正在加紧按照新的标准开发芯片、模块、系统,基于NB-IOT的试验与应用也已开展,今年底有望商用。窄带物联网标准NB-IoT会终结过去物联网应用碎片化的现象,为广域物联网应用开辟一个很好的前景。
第二,5G促进物联网与移动互联网深度结合。一部手机可以有一二十个传感器,手机就是一个物联网的节点,随着第五代移动通信的发展,物联网将成为5G主要应用场景之一。5G设计的应用场景之一是支持高密度大连接的物联网,一平方公里可支持一百万个物联网终端。未来5G产品,将会大大扩展物联网的应用,会使物联网和移动互联网深度融合
第三,物联网会跟产业互联网深度融合。德国提出“工业4.0”,美国提出“产业互联网”,中国提出“互联网+”、“中国制造2025”,都是要推动互联网渗透到产业——传统产业,为传统企业的改造转型提供手段,以物联网来支撑智能制造。所以说,产业互联网很重要的支柱是物联网,把物联网跟移动互联网、云计算、大数据结合,会进一步促进物联网深入到传统产业,打开物联网在工业、农业等领域的应用,应用领域更宽,经济价值更大。
第四、车联网将是物联网最大的驱动力之一。业界预测,2020年全球车联网有望突破1000亿欧元的规模,中国将占三分之一。汽车本身就是物联网的节点,一部好的汽车会有上百个传感器。车联网会把汽车跟周边沟通,实现车与车,车与道路,车与人的联系。自动驾驶汽车是物联网、移动互联网、云计算和大数据技术与先进汽车技术融合的集中体现。谷歌等IT巨头十分重视车联网领域,开始与宝马、奥迪等汽车工业巨头展开合作,正重新定义汽车,争夺这块市场重地,国内百度、乐视等互联网企业也积极布局车联网。
第五、物联网开始进入企业为主体的应用时代。前几年,全世界都没有太多大企业进入物联网。但前年开始,大企业纷纷进入物联网领域,谷歌以32亿美元收购一家烟雾传感器企业,高调进入物联网领域。中国物联网应用过去以政府为主体,现在中国电子科技集团,将智慧城市作为集团的主要战略方向,联想、神州数码、华为、中兴以及三大电信运营商,把物联网作为业务增长点,把产业互联网作为主攻方向;BAT也积极参与智慧城市建设,关注物联网的应用。就投资而言,智慧城市的项目也从过去单纯政府买单,发展到PPP方式,由社会资本投资建设,政府买服务,北京、广州好多城市都在这样做。
这些是物联网发展的可喜趋势,预示着未来物联网发展的良好前景。
下决心突破关键问题
瞭望:很多人认为,中国物联网的发展,跟国际基本上是同步启航的。我们与世界发达国家相比,面临哪些差距与挑战?
邬贺铨:中国的物联网是作为国家战略来推动的,可以说跟国外基本同时起步,在标准、智慧城市应用上,有中国的特色,因为政府比较积极,所以做得也不错。但整体上物联网,我们跟国外还是有很大差距的,为什么呢?
第一,高端传感器基本依赖进口。因为传感器品种多,每一品种数量并不大,小规模,成本高,企业开发并不积极;同时传感器技术是跨学科的,比如要把物理量变成电量,把化学量变成电量,感知温度,感知气体等等,不是单一的学科,我们在跨学科的技术与应用上有差距,目前基本依赖进口,这是一个很大的问题。
第二、中国车载电子全部依赖进口。汽车内部密布CPU、电控单元,车载电子大概占汽车成本的30%到60%,有专家认为,未来汽车的创新80%将基于汽车电子,但是中国汽车的车载电子全部进口。汽车电子与行车安全有密切关系,进入该领域有较高门槛。国内汽车厂家研发动力不足,非汽车厂家进不了这个领域,所以中国车载电子是个空白。这是中国车联网的一大难题,如果不下决心突破,未来车联网是做不好的,长期下去,解决不好还会带来安全问题。
第三,信息技术与传统行业结合难。物联网不是简单的感知,需要结合应用,产业互联网是物联网很重要的应用方向。但这些垂直应用往往是跨领域的,垂直行业有进入壁垒。尽管很多信息技术公司,希望进入这些领域,可垂直行业往往比较封闭,不太容易向信息技术企业开放,存在体制、利益和技术的障碍。如果信息技术与传统行业缺少结合,就很难打开产业物联网的局面。
当然国外也有这个难题,他们不是单靠信息技术公司去做,而是传统企业转型成为信息技术公司。比如通用电气本来做发动机,现在提供物联网的解决方案。中国传统企业还做不到这个水平,能够真正实现两方面结合的不多。
第四,大数据分析应用滞后影响物联网建设积极性。物联网要实现感知到分析决策的全过程,离不开大数据。中国在大数据的分析和人工智能技术上,跟发达国家相比还有差距。前几年发展智慧城市,国内城市收集了不少数据,可并没有上升到智能分析决策上,因此物联网价值没有体现出来,这严重影响了物联网建设的积极性。
第五,物联网面临安全问题。物联网把物体连到网上,同样会遭受病毒和木马的攻击。原来病毒攻击互联网,最多使互联网传输不了,如果黑客攻击工业互联网,那就导致工厂生产的中断,就如伊朗核设施遭遇病毒攻击使部分设备瘫痪,乌克兰电网遭遇黑客攻击导致一个地区几小时断电。物联网使得我们控制能力更强,也使得病毒和木马破坏力更强,这是我们发展物联网面临的一个巨大挑战。
统筹规划从长计议
瞭望:中国应如何进一步推动物联网发展,以把握未来国际经济科技竞争的主动权?
邬贺铨:第一,国家发展物联网需要统筹规划,从长计议。我们发布了各种战略,大数据、云计算、互联网+、智慧城市等等,实际都跟物联网关联。我们一些城市孤立地看待国家的战略,中央发什么文件马上跟什么产业,如果最近提得少了,就认为过时了。如果这样做,物联网最终还是得不到发展。所以应该统筹规划,从长计议,不能抓一样丢一样,避免短期行为。智慧城市不能重建设轻管理、物联网不能重示范轻开发、大数据不能重收集轻应用,物联网的研发和产业布局需要从产业链和创新链全面考虑。
第二,要重视物联网创新。虽然物联网是应用驱动型的产业,但是不能只盯着一些工程,不能避重就轻,还是要敢啃硬骨头,针对高端传感器、车载电子等薄弱环节,重点部署科研项目,而且科研项目要以产业为目标。即要做产业导向的科研,先立产业和市场目标,再论什么技术能实现。我认为,这种科研项目应以企业为主,由企业牵头与科研单位合作。国外的传感器开发与生产企业往往都不是大企业,因此物联网不要以企业大小来论英雄。第三,以军民融合支撑物联网产业发展。高端传感器研发成本高,又卖不了几个,完全靠企业行为不太现实。美国高端传感器基本采用是军转民的方式,以军用带动民用,相当于用国防费用来承担研发成本,在军转民后随着市场的扩大成本会进一步下降,反过来会降低军品的开支。其实一些高端传感器技术,我国军工企业也有开发,只是没有形成可规模生产的产品。军民融合是一个大问题,对很多领域的产品都有重要意义,对物联网的发展尤其必要,需要通过深化改革来促进。
第四,要建立物联网的安全检测机构。物联网面临很多安全问题,究竟物联网系统的运营是否安全,需要有第三方来评估,不能单靠产品开发、运营者说了算。不然一旦出了问题,不仅影响单个系统,还会影响关联的整个系统的安全。
第五,加快建立物联网相关法律法规。物联网可以获得海量感知信息,这些感知信息怎么获取,怎么利用?既希望在一定范围共享,避免封闭和重复建设,又要避免个人隐私和国家安全的问题。比如,物联网用于智慧医疗,可以获得个人身体数据,谁有权搜索这些数据,谁有权拿去应用,这就涉及大数据管理问题,需要相应法律来支撑。我们国家应加快建立物联网相关法律法规,支撑这个万亿元级产业的健康持续发展。(中经社分析师钱贺进)
 
 
 

很赞哦! ()

站点信息

  • 微信公众号:传感网创新示范区
  • 扫描二维码,关注我们